村网通总站 大陈村 315499.nync.com 欢迎您!
群众主动干 脱贫路子宽 |
——宿州市多措并举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报道之三 |
小雪节气后,暖阳轻柔地洒向大地,埇桥区支河乡团结村村民侯传江在大棚里忙活着。日子曾经过得举步维艰的侯传江,通过承包大棚种植西瓜,去年收入24000元,顺利脱了贫。“脱贫那只是个最低标准,我还要靠种大棚致富呢!”
扶贫政策千千万,关键贫困户要干。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发挥贫困户的主动性,群众思想有了大转变,“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人少了,群众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态度一转天地宽,昔日穷乡村今日换新颜。
项目群众评 实施有保证
我市在到村到户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户申请、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前期项目谋划群众参与,评议决策群众参与、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贫困户需求提出项目申请;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入户核实,统一汇总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待无异议后在村内公示栏及明显位置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无异议之后报乡镇进行审核,经乡镇会议研究讨论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并公示,接受监督和建议,待公示无异议后批复实施。
扶贫项目群众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考虑他们的利益,保证了贫困人口精准受益,贫困群众自然主动参与。泗县经济开发区大刘村的贫困群众魏正侠想通过发展养殖脱贫,驻村帮扶干部了解她的想法后,解决了3800元的帮扶资金,魏正侠买来了500只鸭苗,走上了“生态养殖”的路子。“选对了适合俺的路子,你说积极性能不高吗?”魏正侠高兴地说。
除了到村项目外,我市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脱贫有“路子”。埇桥区八张村赵家组的赵忠芹一边在八张村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打工挣钱,一边留心学习大棚种植管理技术。半年工夫,种苗培育、打杈分枝、防控病虫害,全部学会了。2015年,赵忠芹将自己的三亩土地收拾一番,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建起了三座大棚,当年,平均每棚收入近7000元。“合作社提供种苗、农资,还帮助我们一起销售。”老赵种上大棚后,销路从来不愁,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农资、种苗等,销售全程一条龙帮扶。
干部指方向 群众跟着上
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村庄形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我市结合实际,开展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对村庄环境、贫困户家庭环境进行整治,清除乱堆乱放,清理积存垃圾,改水改厕,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泗县长沟镇邵庄村贫困户王井海主动把自家居住了近三十年的土墙屋拆掉,在宅基地上种上了花草,清除了多年堆在门前的柴火垛,拆了土灶换了煤气炉。王井海的妻子袁明芝说:“现在的政策这么好,俺是贫困户,享受了那么多政府的好政策,当然得配合政府的工作。”
埇桥区时村镇从营村贫困户们自发清理房屋周边村庄沟边垃圾,经过清理后的村组公路沿线及房前屋后,柴草堆码规范有序,十分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作为贫困户,应该带头响应政府号召,要做个好榜样,首先带头把自家院内外收拾干净,然后一起把村庄环境整理好,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好。”一位正在拾垃圾的贫困户说道。
萧县孙圩孜乡马庄村马庄街改造和田园综合体是省政府法制办驻村工作队重点推进的项目。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召开马庄街农贸市场建设动员大会,马庄村的贫困户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工程快速推进,已完成下水道和道路施工、环境整治等工作。
争当“主人翁” 迈入新生活
入冬以后,萧县孙圩孜乡马庄村贫困户刘发权家门口的村民广场上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年的群众,趁着农闲,聚在广场上聊着家常。自从刘发权当上了村里的保安员,过去的“上访户”如今脱贫的信心大增,集体意识大大增强,村里建设村民广场,他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宅基地。“村里给安排了保安员,月月有收入,政策好、干部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刘发权说。
马庄村注意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开发村级公益事业岗位,安排19户贫困户就业,既解决了收入问题,又树立了贫困户脱贫信心和集体意识。让贫困户直接参与扶贫工作。配备1名扶贫专干助理,让贫困户担任。配备14名扶贫小组长,其中3名是贫困户。这4名同志既能从贫困户角度帮扶村两委完善工作,又能向其他贫困户、非贫困户现身说法、宣传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劳动岗位,为贫困户提供了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岗位,贫困户参与村务管理和村庄环境治理,成为村庄的“主人翁”,实现了贫困户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从“里子”到“面子”悄然发生了质变。记者 张化云 |